直面人生意义缺失的痛苦与困惑、在深刻的同情中积极探索现实人生改造途径,为人生现实描绘实现审美超越的希望,用心体会生命价值的玄远微妙。
直面人生意义缺失的痛苦与困惑、在深刻的同情中积极探索现实人生改造途径,为人生现实描绘实现审美超越的希望,用心体会生命价值的玄远微妙。
内容简介:
《美从何处寻》共收录了24篇宗白华生前公开发表的成果、其中大部分发表于20世纪20—40年代,集中体现了宗白华美学的理论成就。本书在深刻把握中国哲学、中国艺术和中国文化精神的基础上,从美学、艺术理论、艺术史及中西文化精神比较层面,集中探讨了艺术意境创构、艺术空间意识、中西艺术与美学理想的差异等诸多问题,结合对西方文明发展、文化价值意识及其艺术精神和美学理想的考察。
值得一提的是,为忠实呈现宗白华著论的原貌,书中所选文章(如《看了罗丹雕刻以后》《论中西画法之渊源与基础》《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等)基本保留了原文的文字表述形式(如人物译名、异形字等)。此外、《中国艺术三境界》一文在《宗白华全集》中缺第三部分“妙悟境界”,现据《书报精华》月刊1945年第3期所刊宗白华同题文章收于本书。而《谈诗》《艺术与人生》《凯时K66登录 的境界》等三篇文章、系第一次编入本书,此前则不曾为各种宗白华文集所收录。
作者简介:
宗白华(1897—1986)。字伯华,原名之櫆,是中国现代著名美学家、诗人、翻译家。宗白华毕生从事哲学、美学和艺术理论研究,始终把自己的学术工作奠基于深入挖掘和深刻阐发中国文化的特殊意蕴之上,在中国美学、中国艺术,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以及中西比较美学与艺术研究领域独树一帜,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首次提出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应以传统艺术与艺术创作为中心,由此开辟了中国传统美学独特的研究路径。主要美学论著有《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美学散步》《康德美学评述》等。
编者简介:
王德胜、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兼美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教育部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教学会美育分会副理事长等。
哲学提示:美是自由的形式→情本体→美学是第一哲学 科学展望:美感两重性→四要素集团的DNA→神经美学
详情王国维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其融通古今中西的学术方法对于建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
详情作为教育家、强调“五育并举”,认为宗教所占据的空间应该由美育来填补,蔡元培倡导“教育救国”。在他看来…
详情生命里美好的时刻,常常是你把现实的东西忘掉的时刻。 慢慢走,欣赏啊!
详情蔡仪高度重视美学的客体对象研究,对美的认识过程进行了多维度动态式构想,提出了具象概念、典型意向、美的…
详情朱立元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出发点,认为审美活动是人的实践存在方式之一,是审美关系的具体展开,因而审…
详情